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“关爱留守 筑梦追光”支教团的守护行动已悄然走过一周。7月14日,他们走进湖北广水十里同兴小学“爱心托管班”的暑期学堂。
“我们设计的是带着温度、趣味与意义的互动课。”人文学院志愿者张雨萌笑着说,“针对孩子们中存在的胆怯、腼腆、不善表达等特点,支教团特意结合不同专业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分层分类的课程,大家分别来自数学科学学院、人文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化学海洋与生命学院,希望将数理知识、艺术创意与心理引导熔于一炉,用大手拉小手的方式,目的是让课堂成为润心启智的土壤,更成为孩子们敢于开口、乐于表达的舞台。”
手工课上,衍纸的流光、折纸的巧思、编织的纹理轮番绽放。张雨萌的手指握着孩子的小手,一同将细长的彩纸卷成螺旋、捏出弧度、拼贴成画。
许多孩子是第一次遇见衍纸,当看到平平无奇的纸条在掌心变成灵动的图案,眼睛里瞬间跃动起惊喜的光:“原来纸也能开花呀!”指尖的触碰里,张雨萌读懂了这份纯粹的快乐——正如备课时常畅想的那样,孩子们的笑容里,藏着比作品更动人的风景。这门艺术课,不仅在培养审美与巧手,更在悄悄告诉孩子们:平凡事物里,藏着无限可能。
展开剩余45%胡甜老师开设了绘画课,课堂上并没有标准答案,只有天马行空的想象,孩子们用几何形状搭出城堡,用斑斓色彩晕染心事,每一笔稚嫩的线条里,都是不加修饰的真情。翁子晗老师接续发力,带着孩子们用肢体比划锐角的锐利、直角的方正,教具在光影里投下奇妙的轮廓。
当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指着门框、黑板、屋檐喊出“这是直角”时,抽象的知识突然有了生活的温度。“在游戏里学知识,在观察中懂表达”,胡甜老师望着孩子们发亮的眼睛,轻声说,“我们通过各种手段,希望把对抽象的知识的热爱,种在这里,让观察、分析、逻辑与思辨的种子,有一天能破土而出。”
石晟华的情绪心理课堂围绕“认识情绪”“如何交朋友”“我想说的话”等主题,通过绘本阅读、情绪卡片、角色扮演等方式,带领孩子们学会识别和表达情绪。绘本里的情绪故事、卡片上的喜怒哀乐、角色扮演里的小心思,让孩子们慢慢学会说“我开心”“我难过”“我想交朋友”。对留守儿童而言,这份被看见、被倾听的温暖,恰是成长中最需要的养分。
通讯员 杨昕捷 张雨萌 九派新闻 黄巧文
【来源:九派新闻】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向原创致敬
发布于:湖北省高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