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医的药材宝库中,总有一些看似普通的存在,却蕴含着惊人的药用价值。有一种常被人忽视的“土疙瘩”,其貌不扬,甚至沾满泥土,毫不起眼,却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崭露头角,成为众多患者眼中的“救命稻草”。这种看似普通的植物,正是被《本草纲目》誉为“治风之圣药”的天麻。
千年传承的“定风草”
天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,早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就被列为上品,被誉为“定风草” 。从中医理论来看,帕金森病归属于“颤证”范畴,主要与肝肾亏虚、气血不足、肝风内动相关。肝藏血、主筋,肾藏精、主骨生髓,肝肾不足则精血亏虚,不能濡养筋脉,导致肢体震颤、拘挛;加之气血虚弱,脉络空虚,风邪乘虚而入,引发肝风内动,进一步加重病情。天麻味甘性平,归肝经,具有平肝息风止痉的功效,是治疗内风所致眩晕、肢体震颤的要药。它能入肝经气分,善于息肝风、平肝阳,对于帕金森病患者因肝风内动引起的肢体震颤、肌肉强直等症状,有着显著的缓解作用;同时,天麻还可通过滋养肝肾、调和气血,从根源上改善患者的体质,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。
展开剩余60%现代医学研究也揭示了天麻治疗帕金森病的部分科学原理。天麻中含有天麻素、天麻苷元等多种有效成分,这些成分具有神经保护作用,能够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与代谢,改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,从而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症状。此外,天麻还具有抗氧化、抗炎等作用,可以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,延缓疾病的进展。
“天麻”的临床应用
在临床应用中,天麻常与其他中药材配伍使用,以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。例如,与熟地黄、山茱萸配伍,可增强滋补肝肾的作用;与黄芪、当归配伍,能益气养血,改善气血亏虚的状态;与钩藤、全蝎配伍,则可加强平肝息风、通络止痉的功效。许多帕金森病患者在服用以天麻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后,肢体震颤、僵硬等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,生活质量也大幅提升。
“天麻”的正确打开方式
虽然天麻对帕金森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,但使用时也有诸多注意事项。首先,天麻并非人人适用,气血两虚、津液衰少者慎用,孕妇也需谨慎使用。其次,天麻的用法和用量很关键。一般来说,天麻入汤剂的常用剂量为3-9克;若研磨成粉冲服,每次1- 1.5克为宜。过量使用天麻可能会引起头晕、恶心、胸闷等不良反应。
此外,市场上天麻质量参差不齐,购买时要注意辨别真伪。优质天麻质地坚实沉重、有鹦哥嘴、断面明亮。在服用天麻期间,患者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如规律作息、适度运动、均衡饮食等,配合药物治疗,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。
发布于:北京市高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